三月 17, 2025 | 其他分類
骨質疏鬆怎麼辦?3 大關鍵幫你決定治療方式!
一場跌倒意外面對骨質疏鬆
65 歲的林阿姨一直認為自己身體健康,只是偶爾會腰痠、膝蓋痛,但都覺得是「年紀到了」的正常現象,並沒有特別在意。直到有一天,她在市場滑了一跤,不小心跌倒,導致小腿骨折,住院接受治療,花了半年才慢慢復原。醫師告訴她:這不只是意外,而是因為骨質疏鬆讓她的骨骼變得脆弱,即使只是小小的跌倒,也可能造成嚴重骨折。
醫師提醒,如果摔倒的是髖部骨折,情況可能會更加嚴重。髖骨骨折後,許多老年人需要接受手術,甚至可能影響長期行動力,導致需要輪椅輔助或長期臥床,大幅降低生活品質。
這場意外讓林阿姨開始重視骨骼健康,也讓她思考該如何治療骨質疏鬆,避免下一次的骨折風險。
何時開始需要骨鬆藥物治療?
情境 | 說明 | 建議 |
骨密度檢測 T 值 ≤ -2.5 | T 值小於 -2.5,表示已達骨質疏鬆標準 | 醫師通常建議使用抗破骨藥物或促造骨藥物來減少骨折風險 |
骨密度介於 -1.0 至 -2.5骨質疏鬆前期+ 高風險因子 | T 值介於 -1.0 至 -2.5,表示骨質減少症,合併年齡超過 65 歲、有家族史、曾跌倒 | 需綜合考量骨折風險因子,若風險高可考慮藥物治療 |
骨折風險評估高(FRAX 風險超標) | FRAX骨折風險評估工具顯示未來 10 年髖部骨折風險 ≥ 3%、主要骨折風險 ≥ 20% | 應考慮藥物治療以降低未來骨折發生率 |
發生脆弱性骨折(低衝擊骨折一跌就骨折) | 若曾因輕微跌倒或日常活動發生骨折(如手腕、脊椎、髖部骨折) | 無論骨密度檢測結果如何,都應考慮 藥物治療 來降低未來骨折風險 |
服用影響骨質的藥物(如類固醇) | 長期使用 類固醇(如強的松、地塞米松)或影響鈣質代謝的藥物可能加速骨質流失 | 若服藥超過 3 個月,應諮詢醫師是否需預防性藥物治療 |
⚠️需不需要使用藥物,須由專業醫師依檢測結果與風險評估做判斷
📍FRAX 骨折風險評估工具︱
是一種骨折風險評估工具,由世界衛生組織(WHO)開發,用來預測未來10年內的骨折風險。
骨質疏鬆治療選擇
▍抗破骨與促造骨藥物怎麼選?
骨質疏鬆的治療方式主要可分為抗破骨藥物與促造骨藥物,不同方法適用不同的族群。
治療方式 | 作用機制 | 適合族群 |
抗破骨藥物 雙磷酸鹽或單株抗體 | 抑制骨質流失,減少骨折風險 | 一般骨質疏鬆患者,適用於需要長期抑制骨流失者 |
促造骨藥物 促進骨生成藥物 | 幫助促進骨骼再生,提高骨密度 | 適合骨折風險較高、骨密度極低的患者 |
促進骨骼代謝、強化韌帶與關節穩定 | 骨鬆初期、關節不穩定者 | |
刺激修復、強化關節周圍軟組織 | 合併關節退化、疼痛患者 | |
透過質性訓練強化肌肉與骨骼 | 想預防與改善骨質疏鬆的所有人 |
▍骨質疏鬆治療的優勢與選擇
- 抗破骨藥物:適合需要減少骨流失、預防骨折的患者,常見如雙磷酸鹽、RANKL 抑制劑。
- 促造骨藥物:幫助促進骨骼新生,提高骨密度,適合骨折風險較高的患者,如 PTH 類似物。
- 針劑治療:部分促造骨藥物與抗破骨藥物可透過針劑施打,治療效果更集中,適合不易長期服藥的族群。
運動能改善骨質疏鬆嗎?骨鬆可逆嗎?
▍骨質疏鬆的可逆性取決於病程進展與治療方式
- 骨質流失T值 -1.0 ~ -2.5:透過運動、營養補充(鈣 + 維生素 D)、調整生活習慣,可改善骨密度。
- 骨質疏鬆T值 ≤ -2.5:骨質流失較多,僅靠運動難以逆轉,但配合藥物治療與運動,仍能減緩惡化、降低骨折風險。
▍運動對骨質疏鬆的幫助
- 負重運動(如快走、爬樓梯)有助於骨骼強化
- 阻力訓練(如深蹲、彈力帶訓練)可增加肌肉力量,提升支撐力,降低跌倒風險
- 平衡訓練(如瑜珈、核心訓練)有助於預防跌倒
▍找出適合你的治療方式!
每個人的骨質疏鬆狀況不同,治療方式應個別評估。諮詢醫師,了解你的骨密度狀況,選擇最適合的治療方案!想知道自己適不適合針劑治療?快來預約AI骨質疏鬆檢測!
👇 點擊預約,讓專業醫師評估你的骨骼健康,提供適合的照護建議!
骨質疏鬆治療常見 QA 表格
問題 (Q) | 回答 (A) |
骨質疏鬆可以治療嗎? | 是的,骨質疏鬆可以透過藥物、運動、營養調整來管理,減少骨折風險。 |
骨質疏鬆有哪些藥物治療選擇? | 主要有抗破骨藥物(如雙磷酸鹽、RANKL 單株抗體)和促造骨藥物(如 PTH 類似物)。 |
抗破骨藥物和促造骨藥物有什麼不同? | 抗破骨藥物抑制骨質流失,減少骨折風險;促造骨藥物刺激骨骼新生,提高骨密度。 |
針劑治療比口服藥物更有效嗎? | 針劑治療(如 RANKL 單株抗體、PTH 類似物)作用更集中,適合不適合長期服藥或骨折風險較高的患者。 |
骨質疏鬆藥物有哪些副作用? | 雙磷酸鹽類可能引起胃腸不適或罕見的顎骨壞死;PTH 類似物可能影響鈣質平衡。 |
治療骨質疏鬆一定要吃藥嗎? | 不一定,若骨密度輕微下降,可透過運動、補充鈣質與維生素 D、飲食調整 來改善,但若骨密度下降嚴重,醫師通常會建議使用藥物。 |
運動可以改善骨質疏鬆嗎? | 可以! 負重運動(如阻力訓練、快走)、平衡訓練(如瑜珈、核心訓練)能幫助維持骨密度、降低跌倒風險。 |
骨質疏鬆可以完全治癒嗎? | 無法完全逆轉,但透過藥物、運動、營養調整 可大幅減少骨折風險,改善生活品質。 |
哪些人適合接受骨質疏鬆針劑治療? | 針劑治療適合骨折風險高、口服藥無法耐受、骨密度嚴重下降的患者。 |
骨質疏鬆患者多久需要回診? | 一般建議 每 6-12 個月進行骨密度檢測,並與醫師討論治療進展。 |
作者:高逢駿 醫師
經歷:
- 板橋維力骨科 院長
- 林口長庚醫院 運動醫學科主治醫師
- 林口長庚醫院 骨科部總醫師
- 中華民國骨科專科醫師
- 中華民國脊椎外科醫學會會員
- 中華民國足踝醫學會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