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 27, 2023 | 上肢部位

擺脫手腕痛的3步驟:了解媽媽手成因、病發階段與媽媽手舒緩

媽媽手自救、他救、才能得救!
媽媽手是一種常見的手腕痛症狀,常發生在過度使用手腕或重複、持續抓握動作的人身上。32歲的李先生是工程師,最近加開的頭銜是新手爸爸,當育嬰假邁入第3週時,李先生開始感到手腕痛和手指痛,隨著時間推進,疼痛沒有改善,甚至變得越嚴重,早上醒來時特別痛,他發現握嬰兒瓶或開罐頭變得困難。

媽媽手成因

媽媽手,醫學上稱為腱鞘炎或手腕肌腱炎,是一種過度使用手腕或手指造成的疾病。常見的成因包括長時間或重複持續抓握動作,例如餵奶、抱小孩、提重物、滑手機、或大量且長時間進行手腕的工作者,例如服務生、圖書館員、牙醫、工程師、上班族等。此外,壓力和傷害也是可能成因之一。根據美國骨科醫師學會(AAOS)的數據,每年會有數十萬的新手父母因為照顧新生兒而遭受腱鞘炎的困擾。

一個動作檢測你有沒有媽媽手

媽媽手病發階段

媽媽手病發階段

媽媽手的病發分為3個階段,了解處置方法,可有效幫助您在不同階段,進行自我照護,加速恢復正常。

急性期:

  • 立即停止手部動作,讓手適度休息。
  • 在患部(大拇指根部)進行局部冷敷,可減少腫脹及疼痛。
  • 配戴媽媽手護腕
  • 可服用消炎、止痛藥物。
  • 疼痛緩解後,可沿著受傷肌腱的方向,進行深層痛點按摩,促進組織修復。
  • 待情況逐漸好轉,在不產生疼痛的前提下,進行手腕復健運動

亞急性期:

  • 可進行物理治療(例如熱敷、超音波、雷射治療等)。
  • 局部注射等藥物治療。
  • 可進行深層痛點按摩
  • 可進行熱敷,放鬆舒緩肌肉,幫助加速治療過程缓解疼痛。

慢性期:

  • 可以進行媽媽手舒緩運動及肌力訓練,讓受傷的肌腱與肌肉恢復原有彈性。
  • 避免過度使用及改正錯誤姿勢與施力,防止復發。

階段

急性期

亞急性期

慢性期

症狀

動作後手部疼痛、

手指腫脹

灼熱感。

大拇指腫脹(肌腱)、

灼熱感逐漸消失、

動作仍有明顯痛感。

平時手部動作沒有問題、

大拇指用力時,出現無力

或是疼痛現象。

處置

停止動作休息。

冷敷患部。

消炎、止痛藥物。

配戴媽媽手護腕

手腕復健運動

物理治療。

局部注射。

藥物治療。

熱敷患部

深層痛點按摩

配戴媽媽手護腕

避免過度使用。

改正錯姿。

手部舒緩運動。

肌力訓練。

那麼究竟媽媽手要看醫師嗎?如果您的媽媽手症狀加劇或出現手指僵硬手腕無力握力降低等症狀,應立即尋求醫生的幫助。

加line

媽媽手舒緩

媽媽手舒緩方法有很多包含以下幾種方式

  • 媽媽手熱敷:按一般冷、熱敷的使用原則,以受傷的機制起算,在急性期時要冷敷、可幫助緩解疼痛,降低炎症與腫脹;亞急性期與慢性期熱敷,可幫助舒緩肌肉,加速治療,緩解疼痛。

傷害常常來的又急又快,老是搞不清楚要冷敷還是熱敷?

  • 媽媽手護腕:媽媽手急性期建議佩戴特製大拇指有鐵條的護腕,來徹底休息;慢性期則建議配戴軟式護腕,讓手指可以適當活動,來分擔大拇指的工作。
  • 媽媽手復健運動: 以下是3種可以舒緩手腕痛的運動
  1. 手腕彎曲與伸展:將手臂伸直,手掌朝上,然後輕輕向手腕壓下,保持這個位置15~30秒,然後放鬆。然後將手掌轉向下,用另一只手輕輕向上壓,也是保持15~30秒。
  2. 手指伸展:將手指分開,然後輕輕向後彎曲,保持這個位置5~10秒,然後放鬆。然後將手指向前彎曲,也是保持5~10秒。
  3. 握力練習:可以使用壓力球或橡皮筋,輕輕握緊,然後放鬆,重複這個動作10~15次。

媽媽手舒緩

運動過程中應該要保持身體舒適,不強求、不過度,若產生疼痛應立即停止,並尋求專業醫師與治療師的協助。

媽媽手預防

媽媽手是很常復發的疾病,需要在生活習慣上做調整,避免重複性和長時間的手腕活動,並經常讓手腕休息。如果需要長時間握持物體,可以使用手腕托或其他輔助工具來減輕壓力。睡眠時避免將手腕放在不自然的位置,並適時做手腕和手指的伸展運動。才能有效改善症狀和以及預防媽媽手的發生。


作者 : 高逢駿 醫師

經歷 : 

  • 林口長庚醫院 運動醫學科主治醫師
  • 林口長庚醫院 骨科部總醫師
  • 中華民國骨科專科醫師
  • 中華民國脊椎外科醫學會會員
  • 中華民國足踝醫學會會員

常見問題

如果您的症狀較輕,一些外用藥膏可能會有所幫助。這些可能包含非處方的消炎、止痛藥膏,常見的成分如布洛芬(Ibuprofen)或雙氯芬酸鈉(Diclofenac),可幫助減少疼痛和腫脹。

請記得,外用藥膏並不能治癒媽媽手。

這些藥物只能緩解症狀,無法解決根本的問題,治療媽媽手需要的是讓手部有足夠的休息,可能還需要進行物理治療或手部運動來幫助修復受傷的腱鞘。此外,如果你的媽媽手症狀加劇或出現手指僵硬手腕無力握力降低等症狀,你應該馬上去看醫生。

在使用任何藥物,包括外用藥膏之前,都應該先問問醫生或藥師的建議,以確保藥物的安全使用。

內容目錄

使用我們的服務即表示您同意Cookie政策。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