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 31, 2025 | 上肢部位

手腕卡卡、手撐地痛?小心三角纖維軟骨複合體損傷

三角纖維軟骨一定要手術嗎?
手腕力量約有 20% 會由 TFCC 所承擔。一旦受傷了,腕關節的穩定性會變差,各式手腕疼痛症狀就會陸續出現。運動傷害中手腕傷害佔了35%,其中三角纖維軟骨複合體損傷佔絕大多數。

三角纖維軟骨複合體

什麼是三角纖維軟骨損傷?

三角纖維軟骨複合體Triangular fibrocartilage complex簡稱TFCC,是由半月板樣體、尺側伸腕肌腱鞘、三角纖維軟骨、尺月韌帶、三角韌帶、背側及掌側橈尺韌帶共同組成的複合性結構。簡單來說三角纖維軟骨複合體相當於手腕的穩定器。承受約20%的手腕力量、並維持橈尺關節的穩定,使手腕可以順利的翻轉、扭、彎伸動作,一旦受傷了,腕關節的穩定性會變差,手腕痛、手腕卡卡、手撐地痛等症狀就會陸續出現。雖然名字聽起來相當複雜又陌生,卻是常見的手腕運動傷害

三角纖維軟骨受傷原因

  • 長時間、過度使用手腕(職業傷害、運動傷害)。
  • 跌倒手撐地。
  • 搬重物拉扯。
  • 手腕急速扭轉。
  • 車禍外傷。

三角纖維軟骨受傷症狀

  1. 手腕痛手腕無力
  2. 握力降低
  3. 扭力變差。
  4. 活動時發出卡卡聲響。

加LINE

三角纖維軟骨自我檢測

  1. 擠壓測試TFCC compression test:受試者手腕擺放於過度伸張、尺側偏姿勢下,給予手腕擠壓,尺側手腕區域會產生疼痛。
  2. 尺骨中央窩徵象fovea sign:尺骨中央窩按壓會有壓痛點。
  3. 壓力測試press test:雙手撐在椅子扶手上,以手腕的力量將自身身體撐起,離開位子,小指尺側會出現疼痛現象。  

三角纖維軟骨受損自我檢測

三角纖維軟骨治療

TFCC受傷怎麼檢查?可經由擠壓測試、超音波、核磁共振檢測確認三角纖維軟骨的損傷。傳統治療的目的在減少手部的旋轉動作、消炎止痛,透過休息、藥物、護具固定約4~6週,利用雷射、超音波、電療、蠟療等物理治療增加組織修復。新研究指出透過超音波導引注射高濃度葡萄糖水PRP自體血小板等增生治療,有助於受傷的三角纖維軟骨修復及強化,改善疼痛及恢復功能。若是極為嚴重的受損,上述治療皆無明顯改善者則須考慮微創關節鏡手術。治療後都需要進行復健運動,幫助腕關節回復穩定、增強周圍肌肉強度。

TFCC發展治療處置
急性期傳統治療休息、藥物、護具固定、物理治療

亞急性期

>4週

增生治療

 

高濃度葡萄糖水

PRP自體血小板

慢性期

>6個月

手術治療

 

關節鏡手術

 

TFCC案例

PRP治療︱48歲施先生

施先生跌倒用手撐地後,手腕痛、痠脹、小指背側局部壓痛感。朋友推薦板橋骨科維力骨科高逢駿 醫師,超音波確診三角纖微軟骨受損,並安排施先生進行PRP注射...

三角軟骨PRP治療

三角纖維軟骨復健運動

▌手腕伸展運動

目的讓肌肉纖維伸展、利用牽張反射放鬆肌肉,降低肌肉繃緊產生的疼痛與增加肌腱及關節的柔軟度、活動幅度,安全且有效地伸展肌肉肌腱。將患側手手肘伸直,掌心朝下或朝上,另一手將患側手腕往下彎曲,維持10秒鐘,反覆做10次,每日做3回。

手腕伸展運動 

▌TFCC復健運動

  • 復健初期利用健側手輔助進行關節運動
  • 復健初期利用自身重量輔助進行關節運動
  • 復健後期利用離心力進行手腕旋轉運動

TFCC復健運動

TFCC QA 列表

問題

專業醫師回答

TFCC 受傷會自己好嗎?

如果是輕微拉傷,有可能自行恢復,但多數如果未適當治療,可能導致手腕慢性不穩定,甚至影響日常活動。

TFCC 為什麼不容易好?

TFCC 屬軟骨結構,血液供應較少,自我修復能力低。如果長期使用手腕,受傷處可能難以癒合,甚至變成慢性疼痛。

TFCC 受傷多久會好?

輕度撕裂 約 6~12 週,部分撕裂 3~6 個月,完全撕裂若手術後,可能需 6~12 個月才能恢復。

TFCC 受傷可以按摩嗎?

不建議直接按摩受傷部位,但可透過前臂肌肉放鬆、熱敷等方式減少手腕壓力。

TFCC 受傷可以運動嗎?

急性期應避免過度用力,可透過等長訓練、握力強化、前臂旋轉運動幫助恢復,避免手腕負擔過大。

TFCC 損傷的護具推薦?

可選擇手腕固定護具,限制過度旋轉與壓力,幫助減少發炎疼痛,加速修復。

TFCC PRP 注射有用嗎?

PRP可促進組織修復,對於輕度 TFCC 受傷有效,可減少疼痛並加速癒合,但不適用於中、重度撕裂。

TFCC 受傷一定要開刀嗎?

不一定!輕度損傷可透過護具固定、復健、PRP 注射等方式治療,嚴重破裂或影響手腕穩定時才會考慮手術。

TFCC 手術後多久能使用手腕?

手術後約 6 週需固定,之後逐步進行復健,通常需 3~6 個月才能恢復正常功能。


作者:高逢駿 醫師

經歷:

  • 板橋維力骨科 院長
  • 林口長庚醫院 運動醫學科主治醫師
  • 林口長庚醫院 骨科部總醫師
  • 中華民國骨科專科醫師
  • 中華民國脊椎外科醫學會會員
  • 中華民國足踝醫學會會員
內容目錄

使用我們的服務即表示您同意Cookie政策。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