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 29, 2022 | 腰椎頸椎

下背痛、坐骨神經痛?當心退化提前上門,脊椎狹窄症的治療與預防

第四第五腰椎狹窄症狀
脊椎狹窄Spinal Stenosis又稱椎管狹窄,指的是脊髓腔因為脊椎退化造成骨頭及韌帶增生,使得腔室變窄,進而神經壓迫,產生下背痛、坐骨神經痛、間歇性跛行等症狀。

什麼是脊椎狹窄症

什麼是脊椎狹窄症?

脊椎狹窄Spinal Stenosis又稱椎管狹窄,指的是脊髓腔因為脊椎退化造成骨頭及韌帶增生,使得腔室變窄,進而壓迫到脊髓及神經根,因而產生腰痛下背痛坐骨神經痛間歇性跛行intermittent claudication等症狀。 脊椎狹窄是漸進式的疾病,症狀也是緩慢出現且日漸嚴重。人體脊椎有頸椎、胸椎、腰椎、薦椎與尾椎。最常發生脊椎狹窄的部位依次是腰椎→頸椎→薦椎→胸椎。其中最好發的位置是第四第五腰椎壓迫。

脊椎狹窄症的原因?

  1. 小面關節骨刺:屬骨關節炎的一種,軟骨會隨著年紀増長而退化,其平滑的表面會變得粗糙。若軟骨完全磨蝕,骨與骨的磨擦會帶來相當的疼痛。此時身體自行修復機制,會生出新的骨質,即所謂「骨刺」。當這些骨刺在關節上形成,椎管內壁會因此變得狹窄。
  2. 椎間盤突出:三十歲後,椎間盤有機會開始退化。水份開始流失時,椎間盤會變得扁平及脆弱。最後,包覆著椎間盤的堅硬纖維外殼會出現細小的裂紋,導致椎間盤裡面的物質滲出 (突出或破裂),導致椎間盤突出,壓迫神經。
  3. 黃韌帶肥厚:背部韌帶退化時會變得僵硬及厚實。腰椎管狹窄症的元凶通常都是椎管內的黃韌帶。黃韌帶變厚壓迫神經,而僵硬的韌帶則妨礙脊柱的正常活動。
  4. 其他原因:脊椎狹窄症的其他成因,可以是脊髓腫瘤、壓迫性骨折、佩吉特氏病及軟骨發育不全等,但它們比較罕見。

脊椎狹窄症原因

脊椎狹窄症的症狀

脊椎狹窄症的症狀分兩大類型,兩者也可能會同時發生。
  1. 『下背痛』型:下背痛的原因是椎間盤突出小面關節骨刺脊椎滑脫不穩定造成。隨著關節退化的嚴重程度不等,背痛也可能有不同程度變化。
  2. 『神經症狀』型:神經症狀是因為椎管狹窄造成的神經壓迫引起,這些神經症狀主要發生在下肢包含腳麻、腳痛、腳無力、間歇性跛行等。壓迫位置、程度不同,產生的症狀也不同。
類型
病因
症狀
下背痛型
不同程度的背痛
神經症狀型
椎管狹窄造成的神經壓迫
腳麻
腳痛、
腳無力、

椎管狹窄分為

  • 中間狹窄 central stenosis:靠近中間的脊髓。椎間盤退化、骨刺增生與韌帶肥厚,造成的症狀是間歇性跛行
  • 側邊狹窄 lateral recess stenosis:側邊的神經根。而側邊狹窄包含

        A. 側隱窩狹窄
        B. 神經孔區狹窄
        C. 神經孔外區狹窄
原因是小關節炎、小關節肥厚與骨刺增生,側邊狹窄壓迫的是脊神經根,產生的症狀是坐骨神經痛。這與椎間盤突出造成的坐骨神經痛類似,差別在於,椎間盤突出的坐骨神經痛,通常是急性發作、單側。脊椎狹窄的坐骨神經痛,是因為退化而慢慢產生,多會合併間歇性跛行

脊椎狹窄X光

脊椎狹窄症的影像分級

影像嚴重程度分類不代表患者症狀嚴重程度

意思是,就算檢查發現壓迫很嚴重,但在某些患者身上,可以是沒有症狀或很輕微的。
0級 : 無狹窄。椎管狹窄不影響硬脊膜(dura)內前方腦脊髓液 (CSF)顯影。
1級 : 輕度狹窄。椎管狹窄硬脊膜內看不見腦脊髓液顯影,但馬尾神經根仍清楚可見。
2級 : 中度狹窄。椎管狹窄硬脊膜內看不見腦脊髓液顯影,馬尾神經根也被擠壓在一起看不清分界。
3級 : 嚴重狹窄。椎管狹窄硬脊膜內看不見腦脊髓液顯影,馬尾神經根也被擠壓在一起看不清分界,硬脊膜旁邊的脂肪組織幾乎不可見。

脊椎狹窄症的診斷

  1. 病歷:腿部疼痛,並有機會同時出現背痛。
  2. 檢查:通常是背部僵硬,身體其他部份亦可能有病癥。
  3. 腰椎X光片:包括屈曲及伸展的X光片,往往能顯示退化的轉變,有助排除導致類似症狀的問題,包括骨折,骨腫瘤,代謝疾病等。屈曲及伸展的X光片可顯示出脊柱的活動是否不正常。
  4. 磁力共振掃描MRI:可顯示出神經、其他軟組織和骨骼。磁力共振掃描所產生的三維橫切面圖像,讓醫生對患者的體內結構狀況有更清楚的了解。
  5. 注射試驗:即使磁力共振掃描能提供清晰的剖析圖,但卻不能顯示「痛楚」。如果患者有背痛,有時需要在背部不同的位置注入局部麻醉藥,來找出疼痛的源頭。

加line

脊椎狹窄症的治療

非手術治療方法有:

  1. 消炎、止痛藥物。
  2. 調整生活習慣及環境。
  3. 復健。
  4. 使用背架。
  5. 脊椎硬膜外注射
  6. 選擇性神經根注射。

但上述的方法無法未得到持續性的改善,以及當下肢症狀嚴重到影響日常作息時,就須要考慮接受手術治療。手術的主要目的是做神經減壓,要將壓迫脊髓腔及神經根的物質儘可能的除去,不過仍要保留脊椎的穩定度。手術的方法有許多種,須依病人的情況及醫師個人的技術考量而決定。

脊椎狹窄症的手術治療

  1. 傳統手術 : 對於病況嚴重、複雜的適合患者用傳統手術較安全,因為醫師處理時可以在肉眼下把病灶看得一清二楚,不會不小心傷到不該傷到的結構。
  2. 微創手術 : 切口較小、肌肉損傷少,使得手術中的失血少、手術後的感染風險也較低,恢復時間也較短。
  3. 內視鏡手術 : 以內視鏡直達病灶,清晰而放大的影像下處理壓迫神經的椎間盤及骨刺。不但手術精準,也不會為了看清楚病灶而需要把傷口擴大。傷口只剩不到一公分,手術後疼痛少非常多、恢復時間短,幾乎手術當天就能下床,快的話第二天就可以回家。​
項目
傷口範圍
住院時間
復健時間
傳統手術
5-10cm傷口
7-10天住院
2-3個月復健
微創手術
2-3 cm傷口
4-6天住院
1個月復健
內視鏡手術
1cm以下傷口
1-2天住院
幾乎不需復健

*復健時間依照患者自身恢復狀況有所變動。

脊椎狹窄症如何預防

我們無法防止退化,但以下的步驟可以幫助我們保持脊椎和關節健康

  1. 適當的運動:選擇可增加關節活動度、肌力強化、避免長時間與衝擊性強的運動,可選擇自行車與游泳。
  2. 良好的生活習慣:正確的坐與站,並留意提舉物品時的姿勢,避免將物件高舉過頭。保持健康的體重,避免造成脊椎與關節的負擔。
  3. 環境調整:選擇可支持腰背部的座椅以減少壓力,可放置一個枕頭或毛巾卷來支持腰背部,以維持其正常的曲線。駕車時,調整座椅,把膝蓋和臀部保持在同一水平。選擇較結實的床墊。用枕頭作支持時須留意高度,且勿使頸部的角度過大。

脊椎狹窄症的運動

因狹窄引起的坐骨神經痛,可藉由腰椎屈曲運動(向前彎曲)獲得舒緩。原理在於當彎曲下背部脊柱時,因為增加了神經孔通道的空間,疼痛得以舒緩。

  1. 仰躺單腳抬起,將雙手環抱於膝蓋後方,緩緩地將膝蓋拉伸至胸前,感受舒適的拉伸,維持20秒,換邊執行,可重複3-5次。
  2. 跪坐張開雙臂向前延伸,維持30秒,緩緩地回到起始位置,可重複4-6次。
  3. 坐姿(請坐在穩固不動的椅子上)雙膝彎曲90度,身體緩緩向前彎曲,雙手抓握腳踝上方,將身體向上拉伸,此時腰背拱起維持10秒,可重複10次。​

脊椎狹窄症的運動

脊椎狹窄症的肌力訓練

拱橋運動,平躺屈膝,腳與肩同寬。抬起骨盆至上身和大腿成一條線,保持 2 秒後緩緩放下骨盆。可重複10次。
 

Preview image for the video "3招KO你的下背痛!".

​脊椎退化、長骨刺是正常人老化的自然過程,在許多人身上是沒有症狀的。但若是神經壓迫的症狀進而影響生活時,就應該接受治療。現在治療的進步,無論保守治療或手術治療,都有一定的療效。需不需要手術,該如何選擇手術,都應該跟醫師仔細討論。


作者 : 高逢駿 醫師

經歷 : 

  • 林口長庚醫院 運動醫學科主治醫師
  • 林口長庚醫院 骨科部總醫師
  • 中華民國骨科專科醫師
  • 中華民國脊椎外科醫學會會員
  • 中華民國足踝醫學會會員

常見問題

腰椎狹窄的原因來自退化,在許多人身上是沒有症狀的。

但若是神經壓迫的症狀進而影響生活時,就應該接受治療。現在治療的進步,無論保守治療或手術治療,都有一定的療效。需不需要手術,該如何選擇手術,都應該跟醫師仔細討論。

 

不是骨刺。

骨刺只是造成狹窄的眾多原因之一,椎間盤突出小面關節骨刺、脊椎滑脫等都會使椎管內壁變得狹窄,造成疼痛或直接壓迫神經。

 

內容目錄

使用我們的服務即表示您同意Cookie政策。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