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 1, 2025 | 腰椎頸椎

腰痠、腰痛?圖解下背痛位置與常見原因

80%的人一生會發生一次嚴重的下背痛!
​全球77億人口中有9-12%的人,近10億的人正在為下背痛所苦,而下背痛指的是哪個範圍呢?引發下背痛的原因又有哪些?

下背痛位置

什麼是下背痛?

下背痛Low Back Pain又稱為腰痛,下背痛位置在腰椎第一節至腰椎第五節的範圍,是常見的背部肌肉骨骼傷害,是一種症狀苗描述,由多重病因引起,而非單一疾病。下背痛的痛感有時是鈍痛感,有時候會是刺痛感,也會出現轉移痛

腰痛位置與可能病因

下背痛的原因

下背痛的原因有很多,如肌肉、韌帶、軟組織等傷害。突然下背痛多數是和急性肌肉拉傷、扭傷有關;也可能因為壓力、肥胖姿勢不良、脊椎及其他疾病引發慢性下背痛

常見下背痛原因分為三大類分別為:

▌結構因素97%

▌非結構因素1%

▌內臟疾病因素2%

  • 骨盆腔
  • 腎臟
  • 腸胃道
  • 主動脈等部位疾病
類別病症特性
結構拉傷、扭傷、外傷骨折急性

椎間盤突出

脊椎小面關節

脊椎狹窄症

脊椎滑脫

骨質疏鬆

壓迫性骨折

慢性

退化

先天因素遺傳
非結構癌症、感染、發炎性關節炎

夜間

疼痛

內臟疾病骨盆腔、腎臟、腸胃道、主動脈等部位疾病 

下背痛的症狀

▌下背痛的自我檢查

下背痛的自我檢測

加LINE

下背痛的治療

下背痛要看哪一科呢?由於下背痛的病因極為複雜,通常不可能一次就找到病因,可以從骨科、復健科、神經內科、神經外科檢查。透過患者與醫師間相互信賴與配合,不斷的修正與排除,抽絲剝繭,找出真正致病原因才能根除。治療方式分為保守治療與手術治療、急性與慢性處置。

▌保守治療

  1. 休息:急性肌肉拉傷者。
  2. 護具:可透過束腹帶、護腰、背架等限制腰椎動作,適用急性期,待疼痛緩解後須改善姿勢與強化肌群訓練。
  3. 藥物治療:包括止痛、消炎、肌肉鬆弛劑與類固醇來緩解急性期的疼痛。
  4. 復健治療:透過冷、熱敷、物理治療、牽引治療徒手治療等改善疼痛。

▌進階治療

  1. 震波治療運動治療:減輕疼痛與肌肉痙攣,並積極改善背部與腹部肌群,強化核心、穩定脊椎、增加柔軟度、戒除不良姿勢(皮拉提斯運動)。
  2. 再生治療:針對退化的小面關節、椎間韌帶、薦髂關節等,超音波導引葡萄糖PRP注射,修復部分受損的組織。
  3. 神經阻斷治療:硬膜外注射與腰椎熱凝治療。

▌手術治療

出現嚴重的神經壓迫症狀時,如大小便失禁,需進行手術治療。

治療方針處置適用與目的

保守治療

 

休息

護具

藥物

復健

徒手治療

急性期 

時間約1週

改善疼痛與發炎

進階治療

 

震波

運動

改善姿勢

再生治療

神經阻斷

慢性期 

時間約4週

改善背部與腹部肌群

強化核心穩定脊椎

增加柔軟度

手術治療

 

微創內視鏡手術

椎板切除

鋼釘固定

非手術治療超過3個月症狀未改善合併神經壓迫症狀

下背痛的案例

PRP治療︱65歲王先生

新北王先生退休後熱愛運動,他從來沒想過下背痛和坐骨神經痛會找上門,由於疼痛影響到了他的生活品質,他決定來到維力骨科尋求幫助,細心的曾醫師發現他是小面關節炎...

小面關節炎引發坐骨神經痛

下背痛的舒緩

  • 臀肌伸展(4字型):躺姿,雙膝彎曲,將右側小腿放置於左膝上方,雙手環繞左大腿後方,將左腿像身體方向拉伸,直至左側臀肌感覺緊繃,維持停留10秒後放鬆回到起始動作,可連續做10下後,換邊執行。
  • 腹肌伸展(海豹式):趴姿,用雙手的力量,將身體上撐,維持動作30秒,一天可做3回。
  • 豎脊肌伸展(貓牛式):跪姿,肩膀在手腕正上方,手臂與地面垂直,膝與肩同寬,吸氣時,腹部緊收,一節一節依序延展脊柱,背部呈現下凹;吐氣時,背脊向上,如貓拱背一般,可反覆5-10次。

下背痛伸展舒緩

下背痛的運動

  • 跪姿平衡:四足跪姿,背部打平,將左腳抬高至與身體水平後,將右手抬起取得跪姿平衡,維持15秒後回到起始動作,換邊執行,反覆算1次可做5次。
  • 棒式:雙肘撐地,手肘在肩膀正下方,收小腹抬高髖部並收緊臀肌,保持身體呈一直線,維持30秒後休息30秒,過程中不可抬高屁股,腰部也不可以下陷,可反覆5次。
  • 捲腹:躺姿,雙膝彎曲踩地,雙手撐在頭部後方,腹部肌肉收緊內捲,下背平貼地面,將頭與肩膀抬離地面,維持2秒後回到起始動作,過程中脖子不可用力,要以腹肌出力。一組約10下,可進行3-4組。

下背痛運動

下背痛的舒緩

常見QA表格

問題

專業醫師回答

下背痛

會好嗎?

40~90% 的人於 6 週內可獲得緩解。但若未找到病因,復發機率高。建議積極尋找病因並對症治療,並維持良好姿勢,以防疼痛反覆發生。

下背痛

可運動嗎?

急性期不建議運動,應多休息並維持良好姿勢。約 2~4 週後可進行低衝擊運動,如走路、游泳、腳踏車等。運動前須充分暖身,避免高衝擊、脊椎扭轉的運動,如跑步、網球、排球等。建議與醫師討論適合的運動方式。

下背痛

怎麼睡較好?

怎麼睡不會痛?建議側睡時夾枕頭在雙腿之間,或仰睡時在膝蓋下方墊枕頭,以減少腰椎壓力。避免趴睡,因為會增加腰部負擔。選擇支撐性佳的床墊,並保持頸部與脊椎自然對齊,能幫助減輕疼痛並改善睡眠品質。


作者:高逢駿 醫師

經歷:

  • 板橋維力骨科 院長
  • 林口長庚醫院 運動醫學科主治醫師
  • 林口長庚醫院 骨科部總醫師
  • 中華民國骨科專科醫師
  • 中華民國脊椎外科醫學會會員
  • 中華民國足踝醫學會會員

醫師有話說治療方式大公開

長期下背痛、動不動就落診?脊椎小面關節炎怎麼辦?

腰背痛全解析;上背痛、中背痛、下背痛、腰痛,圖解位置與疾病

不明原因上背痛怎麼辦呢?專業醫師告訴你這樣辦

不明原因上背痛

內容目錄

使用我們的服務即表示您同意Cookie政策。了解更多